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惡性腫瘤,曾幾何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只能接受化療。但是,其療效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無法再進一步。
可喜的是,隨著技術發展的進步,人們對分子遺傳學認識的不斷增強,NSCLC 被細分為各種不同的分子亞型,并由此誕生了各類分子靶向治療藥物。靶向藥的應用,明顯改善了 NSCLC 患者的預后。
靶向治療顯著提高了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

隨著新的靶向治療藥物的不斷問世,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療效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對于無癥狀的NSCLC 腦轉移,單用TKI治療已經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在一項??颂婺釋Ρ热X放療治療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合并多發腦轉移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對于EGFR突變型的非小細胞肺癌多發腦轉移,采用??颂婺嶂委熭^全腦放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PFS,且安全性優于全腦放療。
所以在2018年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CSCO共識上,對于驅動基因陽性的這部分患者,放療僅作為一線靶向治療失敗進展后的可選擇方案。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基礎上的放射治療

據美國多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腦轉移瘤較比腦原發腫瘤有著更加復雜的基因突變類型。
美國MSKCC醫院的一項研究發現,18例病人TKI耐藥后接受了局部放療,85%病人局部治療后1個月內又重新接受TKI治療。
該研究表明對于TKI耐藥后的EGFR突變患者,采用局部放療后仍有部分患者可繼續行TKI治療,并延長了PFS及OS。 而在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中,我們發現超前使用EGFR-TKI,以及推遲使用腦部放療可能會影降低患者的OS。

而對于EGFR敏感突變NSCLC腦轉移病人需不需要推遲腦部放療呢?
Magnuson WJ等在《JCO》發表了一項關于EGFR TKI治療腦轉移的多中心回顧性分析,旨在合并腦轉移的EGFR TKI初治NSCLC患者中,探索最佳的管理模式。
回顧性分析了315例EGFR突變伴腦轉移的患者,根據患者接受腦局部治療和EGFR TKI的時機不同,分為3組:
先行EGFR TKI治療組(先接受EGFR TKI治療,在顱內進展后再接受SRS(立體定向手術)或WBRT(全腦放療)治療,共131例(37%)
先行WBRT治療組(先接受WBRT治療,后給予EGFR TKI治療),共120例(34%)
先行SRS治療組(先接受SRS治療,后給予EGFR TKI治療),共100例(29%)
中位隨訪時間22個月,比較3組患者的OS(定義為發生腦轉移到患者死亡的時間)。
結果顯示,先行SRS治療組,先行WBRT治療組和先行EGFR TKI治療組的中位OS分別為46個月,30個月和25個月(P<0 .001);2年OS率分別為78%,62%和51%。多因素分析顯示,對比先行EGFR-TKI治療,先行SRS與OS改善顯著相關。
該研究表明合并腦轉移的EGFR突變患者,先行SRS再行EGFR-TKI治療的患者OS較其他兩種治療模式顯著延長,且能避免WBRT對神經功能損害的風險。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與放射治療的聯合應用
現如今的研究表明,在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同步放化療中,依托泊苷+順鉑的療效優于紫杉醇+卡鉑。
而培美曲塞聯合同步放療治療局部晚期NSCLC并沒有發現有明顯的生存獲益。
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局部晚期NSCLC靶向治療聯合放化療毒性增加,但未見到明顯的生存獲益。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數據也表明放療聯合同步厄洛替尼治療放療副反應發生率較高。
同時一項對RTOG0617結果再分析的研究表明加入西妥昔單抗及同步放化療和鞏固治療僅對免疫組化EGFR評分>200可以發現生存獲益。



對于同步放化療后的免疫治療,無論是PACIFIC研究,還是霍西爾癌癥研究網絡LUN14-179均顯示出了很好的治療前景。
放射治療是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是放射治療的聯合治療模式和治療時機的選擇仍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如何將分子靶向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免疫治療與放射治療聯合應用,從而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是未來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研究方向。